以宜蘭、基隆、澎湖、馬祖等地漁業主題相關展館作為協作基地,並與各漁村文史工作者、文物館關係人為共筆夥伴。以博物館學有關社群參與式詮釋、敘事與展演專業,使既有調查成果與收藏得以公共化。期待回應SDGs「保育海洋與海洋資源」、「永續城鎮與社區」、「優質教育」等目標。
協同主持人林益仁老師則具備專業的地理學知識,同時長期耕耘原住民小米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行動,以及對於基隆在地社群也有深刻的連結,因此他將會以地理學專業來詮釋與轉譯有關正濱漁港地區的飲食文化。協同主持人涂維政老師是藝術家,之前也長期推動與提倡藝術介入在地社群的行動,因此他將對在地社群納入藝術與美學的元素,使得在地知識的呈現更為多元,不僅只有在地知識的如實現。協同教師許勝發有建築的專業背景,因此他將會協助帶領學生對漁村生活場域與建築進行研究。由此可見,隨著本計畫團隊的介入與課程實踐,使得在地社群的在地知識能夠更豐富的展現與詮釋,進而體現在地社群跨領域的知識呈現與轉譯。
由此可見,本計畫對於在地知識的研究與詮釋,所涵蓋的層面包含飲食、工藝、漁法、聚落與環境等,並不局限於單一領域的研究。當不同領域與專長經過整合後,學生們可以獲得對於海洋文化不同視野的觀察與知識。與此同時,本計畫團隊內部也會互相交流,如計畫教師與兼任助理(學生)會參與彼此的課程活動。本計畫成立了計畫教師與兼任助理的社群,以便活動資訊得以流通,以讓師生與在地協作團隊得以到不同課程進行田野交流。例如,黃貞燕老師會到涂維政老師所主導的登龜山島田野活動進行交流,同時黃貞燕老師會與修課同學進行交流,並給予課程回饋。接著涂維政老師所開辦的講座,黃貞燕老師與師生也會出席,並給予演講者回饋。由此可見,本計畫課程不僅僅是提供修課同學相關的課程學習資源,同時也會邀請計畫內的其他課程師生、田野關係人參與田野活動、演講等等。另外不同在地群體觀點的介入,也使得課程內容與知識內涵更為豐富。
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請自行參酌編排。